查看原文
其他

扮好“主播”“群主”新角色:网课背后,他们在付出

认真上网课的 重庆大学 2020-08-19





开学已有月余,师生跨越时空阻碍,相聚“云端”。特殊时期,网课新模式给师生带来了新挑战。屏幕背后,是老师们为了上好每一节网课的用心良苦。纵有多年教学经验,他们依然要付出比平时加倍的心血。今天,小薇带你走进部分老师的网课现场……







上他的课,你要自己学做美食



博雅学院慕容浩老师开设的《中国古代食物史》向来是重庆大学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。课堂氛围轻松,授课内容新颖,几乎从第一节课开始就人气爆棚。
不过,首次尝试线上授课,为了保证课堂效果,慕容浩也下了好一番功夫。正式授课前,他特地注册B站账号当起了“网红主播”。慕容浩让之前的学生充当观众,将课程内容在直播间进行了试播。试播时,他特别注意直播间的氛围,希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会因授课形式改变而受到影响。





不过,在B站直播时只需要看着弹幕,但上网课则更复杂,慕容浩需要一边看PPT,一边盯着学生发的群消息。由于网上授课无法直接从学生的表情获得反馈,因此他在上课时通过QQ群与学生进行互动,及时了解教学效果。“一节课下来,群消息轻轻松松99+。”形式虽然变了,但是大家积极讨论的气氛依旧活跃。





慕容浩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——分小组选择菜系,每组录制一个做饭的视频。他说,原本想让学生们自己找一家餐馆,拍摄地方特色菜,了解饮食背后的历史文化。但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,他便让学生自己出镜录制做饭的视频。不仅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烹饪和食物的魅力,还能多陪伴家人,学习做家务。
然而,刚开始知道要录视频时,不少学生感到无所适从,但大家仍然很快积极分组,并用心完成这份作业,最后上交的视频都是制作精良。他的一位学生表示,没想到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,成品出乎意料的诱人,“大大激励了我对做饭的兴趣”。
慕容浩说,很多视频里都有学生父母的指导,把这样的生活画面记录下来,“也将成为一段很温馨的回忆。”
无论是以何种形式授课,慕容浩都希望学生能够真正享受课堂,学有所获。经过一个月的探索,现在《中国古代食物史》的网课现场已经越来越热闹。不过,慕容老师还是希望“能够早日与大家在重大校园相见”。





课程都上网  “好声音”要如何修炼?



播音与主持系的课程,互动性很强。网课的“距离感”带给了师生们新的挑战。来自美视电影学院的刘姗姗老师,分享了她和学生们的“应战”体验。





备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为了克服“视频不便呈现”的难题,她另辟蹊径:从各大视频网站和公众号平台,精心挑选出能够辅助教学的资料,再将链接分享给学生,供其观看。虽然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,但确保了课程质量。
“现场反馈既及时又缓慢”是姗姗老师对线上课程的体会。想要透过满屏的“收到”二字看出学生的学习实效,还需要点“侦探”技巧。无法接收眼神信号,那就从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课下评价入手。
为了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,她采用理论与实践课穿插进行的教学模式。实践课上,大家活跃在微信群里,聆听彼此的声音,阐发各自的见解和评价,通过作业互评,取长补短,共同提高。老师适时的点拨与指导,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及时规避错误,受益匪浅。“大家一起讨论的过程中,我自己也有许多收获”,刘姗姗感慨道,“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。”



在她看来,不论“阵地”被转移到了哪里,师生间的配合总能克服困难,达到更好的效果。“面对面的交流无疑更有现场感,也更利于我及时地指出问题。但后来我发现,尽管网上的反馈速度延缓了,但它却更详细深刻了。”
循循善诱的刘姗姗,充分调动起学生在疫情期间自觉学习的积极性,并利用这段较为集中的时间进行深度思考和积淀。“每节课后的几天里,我总能收到学生们发给我的一些反思和感悟,这给我们双方提供了二次交流和归纳总结的机会,是超出我的预料的。学生的自觉和主动让她深受感动,也慢慢打消了“距离影响效果”的顾虑。





老师因地制宜,灵活应对;学生端正态度,用心感悟。大家齐心协力,将网课的挑战转化成自我提升的契机,用饱满的热情将专业学习进行到底!





“群聊”上课也能让学生获益匪浅



新闻学院刘海明老师讲授的《现代汉语》课上,“群聊”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,深受学生欢迎。他将即兴讲授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逐条发到课程QQ群里,与学生逐字逐句分析讨论。同学们在群里,看着刘老师的漫画头像伴随着“气泡”一条条升起来,“感觉特别亲切,就好像在群里聊天一样。而且一段文字可以反复看好几遍,方便做笔记和查漏补缺。”新闻学院的小崔同学说。





面对网课,刘海明在备课时并未感到不适应:“我很少专门备课,而是本着‘长期积累,偶然得之’的原则,平时遇到适合的课程资料,便及时更新在案例素材库和PPT上。
2019年,刘海明就曾尝试《新闻评论》课程的在线教学,却发现视频课程的制作过程复杂且漫长。“我有意把《现代汉语》做成在线课程,但是没有文字脚本。刚好疫情期间上网课,我就把文本放在课程群。学生不逐字阅读就无法理解内容,整理的文档基本就是完整的教学讲稿,以后录制在线课程就能节约大量的时间。”
每次网课,刘海明会抽出一半时间和学生讨论,“网络授课,我们不知道每个学生在干什么。因此我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,以此督促他们预习和参与课堂学习。课堂表现和提问的质量,都能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质量。”



“挺有参与感的”,新闻学院胡同学说,“线上比线下上课更放松,有什么问题就直接用小窗私聊,效率提高了,理解得也更透彻。记得有一堂课,大家一起讨论方言,一直到下课还在聊,氛围比课堂举手问答要轻松很多。” 



刘海明坚持“语言学习需要鲜活的案例”这一教学原则,经常在群里给同学们分享最新的课程学习素材,和同学们一起吐槽新闻语法错误,解剖汉语冷笑话。满屏的表情包和“消息99+”就是同学们乐在其中,学在其中的最好见证。
对比传统的线下教学,网课对学生的自制力要求更高,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。但是,“点一下”就能沟通的效率和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,也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课堂氛围,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。



“在线辩论” 让师生共同成长



外教Sarkar老师坦言,网络教学的工作时间可能是正常教学的两至三倍,因为不能面对面地讲解PPT的内容,所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准备更多的音频、视频、文章等去丰富教学内容



此外,语言问题以及网课时无法用肢体语言传达意思也让Sarkar十分“伤脑筋”。这些都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障碍。
要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呢?在Sarkar老师看来,“沟通是关键”,老师必须主动和学生沟通,交流越多,师生间的氛围就越轻松愉悦。所以他常常在与学生沟通时,打出“XIE XIE””WO DE TIAN NA”这样拼音式的中文,营造轻松的氛围,鼓励大家畅所欲言



为了帮助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,Sarkar创新开展了“在线辩论”这个课堂活动。活动中,同学们分为小组一起查阅资料,一起分享观点,然后进行有理有据的辩论。”Sarkar说:“我更希望大家一起学习,一起分享,无论在教室还是网上,我们彼此都能在课堂中一起成长。”
家的氛围和学校氛围不同,网络教学更依靠学生的自主性。但Sarkar老师说:“我教的重庆大学的学生都是非常真诚的、勤奋的。”学生会尽最大努力配合老师和参与学习,并且保持活跃的气氛,他们会更积极地回复“Yes”,表达自己的看法。所以即使网络教学的开展曾一度面临很多困难,但仍然能达到良好效果,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。不过Sarkar最希望的还是能尽早在重庆大学的校园里见到健健康康的大家。



平时,总会按时出现在教室的老师们

现在,认真地扮演起“群主”“主播”的新角色

不论课堂形式发生了哪些改变

不管他们在哪个平台与你“相见”

都请你相信

他们正竭尽全力地让你学有所获

网课不易,一起努力!



文案:曹沁庆 淡安娜 崔秀瑛 毛梦菲

图片:来自受访者

编辑:刘伊杨

指导老师:罗璇





推荐阅读


口罩还戴吗?看国家卫健委印发的指引
重大“千禧宝宝”学霸班真棒!奖状贴满墙,自制班徽班服,是有爱的大家庭没错!
嘿!一起来一场靠直觉的测试吧!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